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可眼下的策题是朱元璋出的,因此经过李景隆解释,朱高煦已经知道自己要怎么回答这个策题了。
不过,其中稍微带有的一点难度就是,如何在怀柔的情况下满足老朱的需求,同时又不遭到朱允炆的厌恶,致使自己众矢之的。
对于这个问题,朱高煦心里早已有了腹稿。
他自穿越而来,就回忆过朱允炆和朱棣的削藩方式。
朱允炆的削藩方式,许多人都了解,但朱棣的削藩方式,许多人却不了解。
后世有的人说汉代的推恩令在明代用不了,因为明朝藩王没有封国土地的征税权,而是拿着朝廷的俸禄过活。
可是,他们不清楚的是,明代藩王虽然没有封国土地的征税权,但是他们有兵权。
明代藩王的兵权,大到三护卫,小到一护卫。
每护卫少则三千人,多则满编五千六百人,看似不多,但聚集起来就会很多。
朱允炆削藩时,朱元璋临终前任命的顾命大臣齐泰就曾经上疏过,可以效仿推恩令的方式,削去藩王兵权,以此让藩王没有实力和朝廷对抗。
然而,朱允炆没有选择齐泰的建议,反而选择了自己老师黄子澄的建议,认为天兵一至,藩王必定俯称臣,乖乖交出手中兵权,等待落。
这样的选择,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
朱棣上位后,他不仅和齐泰的思路一样,甚至还补全了齐泰没有想到的许多办法。
同样削藩,朱棣是没有坐稳皇位的时候,通过复封建文帝朱允炆削的几位藩王,来表达自己的善意,换来兄弟们的支持。
坐稳皇位以后,再通过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削除这些藩王的三护卫。
对于弱藩,朱棣先是进行警告,然后在对方再次犯错时出手,剥夺对方的护卫。
对于强藩,朱棣则是在其子嗣成年后,从王府护卫中抽调一部分护卫给其充当护卫,完全是“明代版推恩令”,可以说手段相当高明。
当然,最关键的是,朱棣并没有违反朱元璋留下的祖制,从来没有像朱允炆一样大肆宣传要废除藩王制,只是通过大变动将这些有实权的藩王变成无权的藩王。
就算是废藩,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让下面的人找不出借口。
可以说,朱高煦只要稍微改改朱棣的削藩政策,就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想到这里,朱高煦思虑过后才缓缓开口:“我以为……”
朱高煦将自己想到的削藩政策全盘而出,脸上从容不迫,甚至还有闲心思在口干时坐到一旁喝茶润喉。
不过,此刻的李景隆没有在意这些,他完全沉浸在了朱高煦口中的削藩手段上。
饶是他不管怎么想,都觉得朱高煦所说的一切是眼下大明削藩最好的手段。
只要日后的朝廷采用,那削藩根本不会引得诸藩震动。
想到这里,李景隆看向朱高煦的目光都柔和了不少:
“此子,真乃我大明之肱骨……”
黄子澄真名叫做黄湜,字子澄。
不过为了阅读,第三人称就直接称呼黄子澄好了。
qu9.。qu9.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