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3章学问哪来的?
谁教的?
朱元璋将锦衣卫的调查报告说了一遍:“我让锦衣卫调查过,他自幼就异于常人。”
“据说幼时不哭不闹,只有饿了和拉了才会喊两声……”
“十个月时就会说话,两岁跟着其父陈远启蒙,启蒙所用的书籍就是家传医书。”
“三岁时就能将医书倒背如流,且能提笔写字。”
“陈远是个藏不住事的人,自家儿子如此聪慧,就时不时的向四邻炫耀。”
“有时给病人诊治,还将陈景恪带在身边,美其名曰言传身教,所以周围邻居都知道此事。”
“五岁时去蒙学读书,不过据教书先生和同窗所言,他表现平平。”
马秀英疑惑的道:“表现平平?”
这个转折也太突然了吧?上一刻还是神童,下一刻怎么就泯然众人了?
伤仲永伤的也太快了吧?
朱元璋想了一下道:“也不能说表现平平,比大多数同窗要强,但并不是特别突出。”
“平日里也很沉默,极少和同窗打闹。锦衣卫问了许多人,都是如此说。”
“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酷爱读书,时常问先生借书看,且不论什么书都看。”
“因为他成绩尚可,加之陈远纵容,先生也就听之任之。”
“当他将一家学堂的书全部看一遍,就会奉上一份丰厚的束脩,然后转学去下一家。”
“从五岁到七岁,他换了八家学堂。”
“然后就告诉其父陈远不想读书了,要学习医术,然后再次展现出不凡天赋。”
“……八岁时就能独立为人诊治,很多时候陈远遇到疑难杂症,都需要他指点。”
“他好读书的习惯依然没改,不过很少自己买书,多是问人借阅。”
“十岁时突然决定写医书,就变得深居简出极少露面。”
马秀英不敢置信的道:“你是说,他没有老师,这一切都是自学?”
朱元璋赞叹道:“我换了好几批人去查,得到的结果都大同小异。”
“当时他并未展现出别的才能,只有一身高的医术。”
“我也没有太过惊讶,只以为他有医术方面的天赋。”
“今日才知道,他的天赋是多么的妖孽。”
马秀英若有所思的道:“以前他的能力都体现在医术上,在学堂表现不突出,大家会认为他并无做学问的天赋。”
朱元璋点头道:“确实如此,锦衣卫调查,周围的邻居皆是这般认为。”
“尤其是他回家学医之后进步神,大家更是认为如此。”
马秀英说道:“但今日他展露出来的见识,说明他的天赋不只限于医术。那么在学馆表现一般,就是为了藏拙。”
“一个五岁的孩子就懂得藏拙,此等心性着实惊人。”
朱元璋愣了一下,显然从未从这方面考虑过这个问题。
但仔细想想还真就是如此,小孩子最喜炫耀,他竟然能忍的住一点都不露。
于是也忍不住展开联想:
“他五岁之前表现的那么聪明,是太年幼不懂事。待略微懂事起,就开始藏拙。”
“其父陈远我见过,是个喜欢张扬的人,不会教他藏拙。”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