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沈缪之却道:“结束?呵呵,台城坚持不住的时候就结束了,不然你还指着齐王能灭了北军?做梦吧。”
沈重闻言皱着眉道:“四郎此话何意?难不成李如愿还真能成事吗?”
沈缪之冷笑道:“李如愿能不能成事我不清楚,但齐王是肯定成不得事的,至于如今新林的诸军,与当年酸枣盟军,有什么区别?”
沈重不语。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袁绍为盟主。
面对关东联军的来势汹汹,董卓遂迁都长安,数百万官民迁徙数千里,沿路死人无数,关东群雄却仍拥兵自持,无人真正出击,每日里只是文山会海,研究讨论,光说不练。
转眼又过了一个月,三月初五,皇帝已经到了长安,董卓留在洛阳坚壁清野,可关东群雄仍然没形成任何作战计划,三月戊午日,董卓将包括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与大哥太仆袁基在内的袁氏一族男女老幼共五十余人处死。面对如此深仇大恨,袁氏兄弟却仍然按兵不动,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最后董卓畏惧联军的军势,主动撤出洛阳,放了一把大火火烧洛阳,只有魏武帝曹操一个人进行了追击,却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几乎是仅以身免。
只有一个魏武算是为大汉最后尽了一次忠心。
如今这大楚呢?孙珍战死,兄长沈穆之意志消沉...这场儿戏一般的勤王,与那场群雄讨董又有什么区别?
现在,就看齐王殿下如何收场...不,应该说,如何退场。
江心洲上,西豫州勤王军大营里,中军大帐之内,孙珍战死之后,按兵不动的谢盎并没有如自己想象之中的那么畅快。
反而是有些莫名的惆怅和迷茫。
他自己按兵不动,是因为他对孙珍和沈穆之有怨气,会盟推举主帅之时,孙珍折辱于他。
谢盎从来不是个心眼大的人,性情狭隘,所以想让他出兵救援孙珍?断然不可能。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除了他之外,那些手握重兵“群雄”也同样选择按兵不动。这也就意味着,整个联军除了自己的军队,谁也不能信任。
那这场勤王平叛,还能够平的下去吗?
而谢盎按兵不动,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全家几十口除了次子谢慎,侄子谢悯,其余几乎全都在建邺城中。也就是这些人全都落在了李如愿的手中。
想到这点,谢盎突然有些明白了,他如此,其余领兵的众将也同样如此。都有家小在建邺,不是落在李如愿手中,就是被困在台城。
本来李家也有家人在建邺,李如愿的兄弟李如意,此前在建邺任职光禄卿,但在去年病逝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如愿起兵起的毫无顾忌。
李如意的儿子仿佛也是知道伯父要起兵,早早就潜藏了,等到北军打进建邺才露面。
如今率军监控台城的李衡便是。
想到这点,谢盎突然有些冷意,现在看来,指望联军是无论如何都平不了了。
看台城能撑到几时,看齐王怎么收拾残局吧。
对了,还有荆州的燕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