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第2页)

人们在岸边扎营,砍下芦苇捆扎成筏子。水牛、大象卸下了重负,惬意地踱入湿地中。

这是近四千年前的古黄河下游,传说中的河伯部落的领地。新来的陌生人是商族,他们听说黄河北有茂盛的草场和富裕的部族,准备去那里放牧度夏,并和当地人交易。

陌生之地也意味着危险。商族人和河伯部族虽然已经比较熟悉,但从未涉足过河北的世界。当时的商族首领是王亥,四十岁左右。他决定把家眷和部落妇孺及大象留在河伯领地内,自己带男丁赶牛群渡河北上。据说,易水河部落盛产美女,王亥期待此行可以发财,甚至获得艳遇。

这是中国古史中的一段商族往事。而商族的起源,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为扑朔迷离的话题。

上帝与鸟蛋

商王朝建立之前(学者称之为“先商”),商族人究竟生活在哪里,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对此,考古学一直没有答案。发掘工作只能显示,有一群形象模糊、落后的人居然攻灭青铜王朝夏-二里头,建立了商朝。

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但难以解释的是,这些陶器并没有统一的风格,如前文所述,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也分为好多种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上古时代,即便是同一种陶器文化内部,通常也存在着众多部落,彼此互不统属,甚至不共戴天。而来自不同陶器文化的人群居然共同参与了灭夏和建商,这委实让人难以理解。

这群灭亡夏朝的所谓商人,到底来自哪里?通过考古能不能找到他们的聚落?

初看起来,这个问题应当不太困难。比如,夏朝一二里头的创建者来自新碧;再如,灭商之前的周族人曾在陕北山地生活(碾子坡遗址),后来又迁到关中的周原,甚至考古工作者还在周原发掘出了周文王起居的宅院。

关于商人在灭夏前的生息之地,学界曾有过两种猜测。

其一,受王国维及殷墟发掘的启发,傅斯年提出了“夷夏东西说”,认为夏朝代表晋南和豫西等地的西部文化,它的对手商人是东夷,属于东方文化,所以傅斯年猜测,位于豫东的商丘古城应当是商族人的兴起之地。]20世纪末,傅斯年的学术传人张光直借助美国人类学的资源和影响力,曾经和国内考古学界合作,在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地区寻找“先商”,但没有发现任何迹象。

其二,随着陶器“器型学”成果的积累,有些考古学者认为,夏商易代时,来自河南和河北交界处的陶器文化曾侵入中原,所以应该在下七垣文化里寻找“先商”。2但数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并没能找到任何稍具规模的城邑,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型农业聚落,丝毫看不出有灭夏、建立王朝的气象。

所以,从考古上,商族在灭夏之前的定居地无影无踪,攻占夏都二里头的人的来源也很复杂。但是,对于这些考古学难以解释的现象,古人的史书里却可能藏着答案。

《诗经》和《史记》里就有商族始祖起源的传说,但也难免掺入一些周朝之后增加和改写的内容。我们先来看比较古老的。

据说,商人始祖是一名叫简狄的女子,有次在野外洗澡时,她见到玄鸟产下一枚卵,就吞了下去,结果生下儿子契,繁衍出后来的商族。上古时代,常有女子未婚生育的神话,据说这是母系时代“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特征。周族史诗也是如此,他们的女性始祖姜嫄在荒野踩到巨人脚印而怀孕,生下弃(后稷),从而繁衍出周族。3

《诗经?商颂?玄鸟》对契降生的描写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长发》则是:“有城方将,帝立子生商。”有嫉是简狄所在的部族,“有嫉方将”是有嫉氏将要兴起之意。玄鸟,喻指上帝(天)和商人之间的独特媒介,至于是什么鸟,则有燕子和凤凰等不同解释。

契长大后,脱离了母亲的有嫉氏部族,建立起商族。商之名来源于“商丘”,而这个地名更古老,和代表东方的辰(晨)星之神有关。

据说,上古时代有一位叫高辛氏的半神帝王,他的两个儿子不和睦,整天打斗,高辛氏一怒之下把小儿子安顿在了“大夏”(晋南),负责祭祀傍晚的参星;把大儿子安顿在了商丘,负责祭祀黎明的辰星,由此,辰星也被叫作商星。传说的结尾,诸神已经离开大地,契开始定居在商丘,他的部族也获得了“商”之名。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闹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闲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左传?昭公元年》)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商星都是黎明时在东方出现,参星总是黄昏时在西方出现,永远一东一西,所以人生分离难聚也被称为“参商”。

春秋的贵族还说,宋国是辰星之族的故地,所谓:“宋,大辰之虚也。"(《左传?昭公十七年》)宋国的都城在商丘,而宋人是商人后裔,可见,从王朝兴起之前到灭亡之后,商丘一直和商人有缘。从神话传说时代到春秋再到今天,中国唯一没有变过的地名,可能就是商丘了。

先商的始祖谱系从契开始,到灭夏的武王成汤(甲骨文中的“天乙”),一共有过十四代首领,共经历八次迁徙:“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史记?殷本纪》)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两代人就要迁徙一次。

当然,上古先民的史事都是靠口耳相传,会经历很多简化。从契到成汤很可能不止十四位首领,也可能不止迁徙八次,但先商族人曾经频繁迁徙,这一点应当是成立的。

关于商族早期的迁徙范围,史书记载很少,而且往往超出后人的理解能力。比如商人史诗《诗经?长发》提到,商族第三代首领相土功业卓著,曾经到海外大有斩获:“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从河南商丘一带去往黄海,需要横穿江苏省,然后还要在海滨造船筏。相土时代的商族,规模还很小,难以解释他们为何要进行这种远征,而且,如果不是在海滨长期生活,熟悉航海规律,也不可能从事航海活动。

另一种可能是,商丘处在沟通淮河和黄河(济水)的水系中间,从这里乘上舟筏,向北可以进入济水和渤海湾,向南可以进入淮河和黄海。也许商族人曾经借助河网水系航行,抢劫过一些滨海人群的聚落。

关于相土还有一个传说,说他“作乘马”(《世本?作篇》),意思是发明马拉的车。这应当是后人虚构的,在夏代和商代前期的考古中,迄今尚未发现有驯化的家马和马拉车。

但在商人辗转迁徙的历程中,明显的趋势是向北方移动。古史记载,在夏朝前期,商族第六代先君冥淹死在了水里:“冥勤其官而水死。”4看来他们还在过着舟筏漂泊的生活。冥的儿子是王亥,5他曾带领族人赶着牛群北渡黄河,借用河伯部落和有易部落的领地牧牛一一有易可能是易水流域,也就是说已经进入河北省中部。

史载,王亥生活不检点,曾和兄弟一起在有易部落淫乱(可能勾引了当地酋长家的女子),结果自己和兄弟被杀死,牛群也被有易氏占有。王亥的儿子上甲微继承族长(第八代)后,向河伯部落请求援军,终于攻灭了有易氏,夺回了牛群。

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山海经?大荒东经》)

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隘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隘臣也。(郭璞注引《竹书纪年》)

王亥遇害这段,在楚辞《天问》中也出现过。从文献的记载看,上甲微带族人复仇之后,并没有占据有易氏的地盘定居下来,而是继续漫游。

热门小说推荐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千里宦途

千里宦途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永恒之门

永恒之门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绝品风流狂医

绝品风流狂医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