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
按照商人的宗教观念,历代商王死后会升到天上陪伴上帝,一直监护和保佑着自己的子孙,也就是后代商王,并随时对人间降下福佑或者灾祸。按照同样的逻辑,贵族死后也会进入天界,有一点点干预人间的能力,自然也要保佑自己的后代。人间的分歧,似乎由此将发展成天界争端。面对这个悖论,盘庚必须强调神界的规则:天界的贵族们必须服从诸位先王,不能偏袒自己的子孙;倘若现世的贵族违逆商王,你们的先祖自会大义灭亲。
盘庚说,“当年,我家先王接纳了你们先祖的投靠,所以到今天,你们才能做我(像牲畜一样)养活着的人民。你们心里有恶,会遭到刑罚和杀戮,我先王会(在天界)追究你们的先人,所以你们先人不会出手相救,只会抛弃你们,看着你们死掉!”
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
盘庚继续说,现在,那些负责祭祀的人员已经准备好了祭品(贝和玉),“你们的先祖(跟着先王享受了我的祭品)就会告诉我家先王:‘快给我孙子降下刑罚吧!‘我家先王就会给你们降下不祥之灾!”
兹予有乱(司)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先父,丕乃告我高后日:“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但在先王降罚之前,盘庚还要动用现世的刑罚杀戮。他用了生活中的事例来警告那些不安心搬迁的人:“你们思想顽固,不体谅我的苦衷,还试图改变我的想法,都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和痛苦。就像大家要坐船过河,就你不愿意,在船里继续捣乱,不安好心,那我就只好把你扔到水里去。你不好好反思,自己生气又有什么用?”
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尔忱不属,惟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曷摩?
最后,盘庚恩威并施,用诱导和威胁结束了第一次讲话:“呜呼!如今我跟你们说的,都不要忘了。永远感念我的大恩吧,别做自绝于我的事情。你们只要在自己心里找到公平,就能懂我的道理,老老实实服从。再有不安心、不听话的,想搞点为非作歹的坏事,我会切掉你们的鼻子,然后再杀掉你们全家,一个不留,那样的话,新都城里面就没有你们的子孙后人了!去吧,你们这些活人!现在我就要让你们搬迁,给你们建个长久的家!”
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完,我乃鼻J、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迁都大业终于完成。后面两次讲话都发生在新都城,因为意见分歧已经不太严重,所以盘庚发出的威胁少了,鼓动更多一些。他还是拿“上帝”当自己迁都的理由:“你们说我「何苦震动万民搞搬迁?这并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上帝要回报我家高祖的好心,帮我家振兴起来。朕只能虔诚地服从,老实承担你们万民的命运,在新都城永远安家。”
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司)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在讲话中,盘庚还特别提到了受上帝重视的“高祖”:“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在后世商王的卜辞中,“高祖”一般是指王亥。可能因为王亥曾首次带商族北渡黄河,而盘庚王这次也是向黄河北迁都,所以会重点受到高祖王亥的福佑。
从《盘庚》讲话来看,商王的权威来自天界的上帝,但商王并不和上帝直接沟通,而是由列祖列宗代表上帝干预人间。面聆盘庚讲话的,应该都是商朝高级贵族,但盘庚对他们并没有太尊重的称呼,直呼其为“民”“汝万民”“我民”,还有“众”“汝众”“尔众”。至于王和这些高级“民”的关系,则是畜牧的畜——“汝共作我畜民”,“奉畜汝众”——动辄以杀戮和神灵的惩罚相威胁,少有温情,刻薄寡恩。
王还称贵族们为“生生”,直译为“活人”。这也是个提示:生杀予夺的权力在王手里,所以任何人活着都是王的恩赐,再高级的贵族也不例外。
两百多年后,商朝灭亡,当周公旦提出搬迁殷都的要求时,他也将和盘庚王一样,对殷商贵族发布一番动员讲话。而殷都的诞生与毁灭,就在盘庚和周公的这两次讲话之间。
疽北商城半途而废
盘庚从哪里搬迁,目的地又是哪里?《史记?殷本纪》说是从黄河北迁到了河南:“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而事实正好相反,根据现代考古,实是从郑州小双桥迁到安阳殷墟(殷都)。
殷都地处古黄河西北侧,太行山东麓的平原。阻水从太行山流出,向东注入古黄河,而渔水两岸就是殷地。在殷墟甲骨卜辞里,曾出现“殷”的地名,写作“衣二字形是一件宽领长袍,属于音近的借字;不过它更常见的名称是“大邑商”,在甲骨文中,“大”和“天”通用,所以也被释读成“天邑商”。商族人管自己的都城叫“商”,不管搬迁到何地,这个地名会一直随行。
至于盘庚为何要迁到黄河北的殷地,史书和考古都没有提供解答。《尚书?盘庚》曾提及商人在昔日的都城遭遇过一些困难,不够安定。不过,从考古看,小双桥时期的中商虽然称不上宏大,但并没有什么势力能威胁它,特别是在小双桥的西方与南方,并不存在强大的族群,所以难以解释盘庚为何向东北方向迁徙。
小双桥都邑有一些来自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元素,这似乎标志着小双桥朝廷和东方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按理盘庚应迁往山东。但事实却又相反,之后的甲骨卜辞显示,山东地区的土著(东夷)和商朝的关系并不算好。看来,融入小双桥的岳石文化因素并不代表商朝和东方有着一种持久亲密的关系。
也有学者从躲避水患和寻找铜矿等角度寻找迁都原因。2确实,殷墟比小双桥地势略高,也远离大河,且西部的太行山还有铜矿;但问题是,满足这些条件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关中盆地的老牛坡商文化遗址以及晋南地区的垣曲和东下冯商城遗址也都远离水患,临近铜矿。
殷墟的考古发掘提供了一条线索:在这个阶段,商人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技术一一马拉战车,而这种技术可能是从北方传来的。因此,盘庚向北迁都也许是为了更接近马的产地。
上述这些,都是从“理性”层面寻找盘庚迁殷的原因,但在商人的时代,“理性”只是影响决策的一部分原因,还有相当部分是由鬼神和占卜决定的。这些“非理性”因素虽然无法复原,却不能忽略。
阻北商城是盘庚王在洱河北岸规划的一座大型城池,基本是正方形(边长约2200米),夯土城墙底宽十余米,规模超过早商的郑州和偃师商城。显然,盘庚试图重建早商的黄金时代。
阻北商城的王宫区在城内中央偏南,有两座大型宫殿基址,闭合的四合院结构,主殿堂在北面。
一号宫殿基址很大,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东西长约173米,南北宽约90米),犹如一座标准操场。这座宫殿的规模打破了以往的纪录,之后几百年内也无法被超越。由此亦可见盘庚王当时的野心之大,所以商人贵族乃至民众对迁都的抵触情绪并非毫无道理,毕竟新都和宫廷的建设成本会落到所有商人身上。
宫殿正室内有埋狗的奠基坑,有多座台阶通往庭院,且多数台阶东侧也都挖一座坑,埋一名奠基人。目前发表的简报信息有限,还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座坑,以及坑内人的特征。其他的房屋和门房旁边也有奠基或祭祀坑,坑内主要是羊,或者是空坑,发掘者推测,可能是用酒和血祭祀。门房边的奠基坑也埋了一个人。3
二号基址规模略小,面积约0.6万平方米,目前只发掘了一小部分。它的祭祀坑内没有发现殉人。一口水井中有大量动物残骨,黄牛和水牛都有,黄牛占绝大多数。4
退北商城使用的时间不长,很多城墙段落还没有完工,整座城池就被废弃了。然后,商人在阻河南岸营建了新的王宫区,多数族邑聚落也都坐落在恒河以南,这便是后世著名的“殷墟”。只是阻北商城被遗忘了三千多年,直到21世纪才被重新发现。
那么,商人是何时开始搬迁到过河南岸的?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看,最早属于第二十二王武丁时代。武丁是盘庚的侄子,他们中间还有两位商王,盘庚的弟弟小辛和小乙(武丁之父)。所以,沮北商城可能只经历了盘庚、小辛和小乙这三代,时间不超过五十年。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