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些甲骨卜辞就更是奇怪,内容竟是祭祀商朝先王,特别是最晚近的文丁和帝乙,也即纣王的祖父和父亲。祭祀的形式也完全是商式的,不仅使用牛、羊、猪,还使用人牲。
甲骨Hll:l记载,癸巳日占卜如何祭祀“文武帝乙宗”(纣王父亲帝乙的宗庙),同时占卜是否适合一起祭祀成唐(成汤,商朝开国之王,生日也是乙日),方式则是“报”祭(可能是在大鼎里煮熟)两名女子,还有猪和羊各三头,用血献祭。
甲骨H1L112记载,准备第二天(乙酉日)彝祭“文武丁”(纣王祖父文丁),因为刻字磨损,用的祭品不详,方式是“裂”(肢解);还有“卯”(对半剖开)。
那么,周文王为何要祭祀商王的先祖?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其一,按照当时人的观念,神灵有选择祭品的能力,商王的先祖肯定不会享用周这种蛮夷小邦奉献的祭品。而且,周人也不可能公然给商王的先祖建立神庙,在当时,这属于悖谬和僭越之举,消息一旦传到商朝,会给周人招来杀身之祸。
其二,无论史书还是考古,都没有发现周人有人祭的记录。文王大宅内外从未发现有人奠基和人祭现象,垃圾坑里也没有抛散的人骨,整个周原都是如此。
其三,文王大宅地窖里的卜辞用的都是非常细微的刻痕,和殷墟甲骨很不同,所以这两片甲骨也不会是从殷都(商人)那里带来的。
也许,这是文王有机会去殷都时,偷偷地观察和学习了商人占卜和祭祀的全过程,回到周原后模仿商人的做法刻写的卜辞。
倘若真是如此,那他为何要这样做?今人已经无法找到标准答案,因为占卜预测和祭祀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产物。而且,周昌对此还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他不仅学习商人的甲骨占卜,还改造了易卦预测技术,创作了《易经》文本。
有些学者认为,文王大宅地窖里的甲骨含有更晚的内容,如周武王时期以及西周初期的成王和康王的卜辞。但这些卜辞数量很少,更缺乏直接证据:对周朝来说,灭商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没有内容相关的卜辞,也没有后世子孙祭祀周文王的卜辞。
要知道,周昌在去世前才把都城搬到了丰京(今西安市西郊);之后不久,武王就开始建设镐京,灭亡了商朝。也就是说,到这时,周原的文王大宅才变成王室家庙和周文王的纪念馆。结果,到西周末年,整座建筑毁于一场大火(坍塌的土墙和屋顶残块呈现火烧后的破红色),甲骨因保存在地窖里,才侥幸躲过火焚。
保留在文王大宅甲骨上的文字,总量并不太多,且过于零星,但周文王另有一部传世著作《易经》,其包含的周人早期历史更多,只不过,需要新的解读方式,方能还原部分真相。
注释
1《史记?殷本纪》。另《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接近商文化核心区,离夏都二里头也不太远,所以这个说法比陕西合阳说更可取。
2古史中关于周昌父子年龄的记载多不可靠,比如说周昌活了九十多岁、他十五岁开始生子,等等。这种说法可能来自对《尚书?无逸》的误读,因周公说“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后人便错误地理解为文王“受命”担任商族族长后又活了五十年。其实“受命”是指文王决心反商和称王,而“享国”是指他担任周族族长。“受命”发生在周昌从殷都获释之后,之后数年他就去世了。
3《史记?燕召公世家》没有记载召公责的世系,只说他“与周同姓,姓姬氏”。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召公是“文王庶子”,即大姒之外的妾所生,但此说不确,因为召公家族又被称为召伯,周人的“伯”必须是嫡长子。
4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第287页。
5西周初有“厦侯旨鼎”,铭文有“厦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用作姒尊彝”。这位愿侯旨是召公爽的儿子或孙子,被册封为燕(厦)侯,在获得周王的赏赐之后,为祭祀母亲或祖母“姒”铸造了铜鼎——这位“姒”很可能是和大姒一起嫁到周族的姐妹。召公家族其他铜器还提到有一位“父辛”,虽不能确认是谁,但由此可见,召公家族一定程度上已经商化。参见曹斌等《厦侯铜器与燕国早期世系》,《江汉考古》2016年第5期。
6史书和甲骨卜辞中都没有商王在位的具体年数,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构拟的时间。参见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第630页。
7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10期。以下凡该基址的基本信息、数据及图片,未注明出处的,皆出自该书,不再详注。
8平面图改绘自陈全方《周原与周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原图绘制较早,当时还没有发现西厢房内的H31窖穴。复原图摘自杨鸿勋《宫殿考古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9李学勤:《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文物》1981年第9期。
10陈全方:《周原与周文化》,第110页,图版第64页;徐锡台:《周原甲骨文综述》,三秦出版社,1987年,第114页。
11“西”字,陈全方释为“兹二徐锡台释为“是”,都是指示代词。“获”字,徐锡台认为该字左边是“舟”部,释为“般”;但摹本显示是鸟形的“隹”,应从陈全方释为“获
第十八章《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自迁居周原,周族始为商朝的附庸族邦,代价则是捕猎周边山地的羌人献给商朝充当人牲。
商与周的这种关系,从古公亶父晚年开始,历经季历和周昌两代人,甚至可能持续到灭商之前的周武王初年。同期的商朝,则经历武乙、文丁、帝乙(小乙)和帝辛(商纣)四代商王,跨度超过五十年。
在史书和文献里,周人的这段历史被抹去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和这段历史一起被遗忘的,是商朝的鬼神血祭文化。自周朝建立,人们的记忆里便再也没有了那个血腥、恐怖而漫长的年代,“历史”成为一连串古代圣王哺育和教化群氓的温情往事。
但即便如此,仍有些蛛丝马迹被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文王周昌创作的《易经》。周昌一直生活在暗黑的商代,没能等到商朝灭亡便已死去,但他在《易经》里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录,其中就包括商人的血祭仪式和周族充当人牲捕猎者的经验。
周朝建立后,商朝的甲骨档案库被彻底毁灭,但没人敢销毁文王
留下的《易经》,只是,其所记录的残酷事实变成了庸常的内容。这确实奏效,一晃就是三千年。
只有当殷都遗址被考古发掘,出土甲骨文献被释读,真实的商朝往事才渐渐得以复原,《易经》里那些被误读了三千年的词句才能得到重新的诠释,从而,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时代开始复活。
作为俘虏的“孚”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