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4章(第1页)

千,这个数量实在太大。武丁王时期,征战频繁,也许能积攒起一千名俘虏一次性献祭,且王陵区已发现两千多座祭祀坑,但要说杀一千头牛,实在过于夸张,当时殷都的全部人口也不可能一次吃完一千头牛。所以有学者认为,皙只是把备用的祭品登记在册,留待以后慢慢使用。但问题是,倘若只是登记在册,又何必通过庄严的占卜来决定?

这是甲骨文给我们留下的又一个谜团。

商人的皙有两种意思,一是册封,一是献祭;而周原“文王大宅”这两片甲骨上的替,可能两种意思兼有,因为周昌的继承人伯邑考(周邑)成了商纣王的祭品。

伯邑考被杀祭,未见《史记》等比较正统的史书记载,主要见于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日:“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翻译为白话就是,文王被囚美里期间,长子伯邑考在商朝担任质子,并为纣王赶马车;纣王想考验周昌:“倘若周昌是圣人,应该不会吃自己儿子的肉吧?”于是,纣王下令把伯邑考煮成肉羹并赐给周昌。结果,周昌吃了。于是,纣王说:“谁说西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的肉还不知道。”

《帝王世纪》是西晋时文献,但此事还有更早的记录,比如定州西汉墓中出土的《六韬》竹简。《六韬》的简文有所缺失,其内容也和《帝王世纪》有所不同:

……质子于殷,周文王使伯邑巧(考)……死,有诏:“王必食其肉!口免其血。”文王食其肉,口免其……9

也就是说,在《六韬》的记载中,纣王并未隐瞒周昌,周昌是知情且被迫吃下了儿子的肉。“免其血”,可能是“饮其血”的误写,似乎是茹毛饮血式地生吃。这在当时并不罕见,甲骨文中就有多个用血献祭的字,而且,后世周人结盟也有“献血”献祭的仪式。

而在屈原的《天问》中,周昌吃的则是“醯二意为肉剁成的酱,也可能是生的:“受赐兹醯,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前面一句的意思较明确,是说周昌吃下儿子的肉酱后向上帝控诉;但最后一句“罚殷之命以不救”不甚明了,有可能是说上帝会放弃对殷商的支持,纣王最终身死国灭。

可见,从战国的《天问》到西汉的《六韬》,再到西晋的《帝王世纪》,伯邑考的遭遇一直在隐秘地流传。

但《帝王世纪》的叙事又有明显的小说化特征。比如,从情理上说,在周昌被囚禁期间,纣王应当不会让伯邑考为自己驾车,这应该是在周昌获释后。再如,说纣王烹杀伯邑考赐周昌是为了验证其是不是“圣人”也当属戏剧化叙事,在之前的《天问》和《六韬》中都没有这种情节。

在传世文献的语境中,纣王制造的杀祭伯邑考事件的野史色彩过重,很难有合理的解释。这可能也是《史记》不愿采纳的原因。但是,根据考古和甲骨文展现的商人的宗教祭祀实践,伯邑考被烹杀和吃掉却又是完全正常的。有学者认为,纣王把人肉酱赐给臣下,是商人传统的一种结盟(兼人祭)仪式,这次把伯邑考的肉酱赐给周昌,应当是册封周昌为“周方伯”典礼的程序之一。本书“文王微雕卜辞的记录”一节介绍的文王地窖中两片甲骨(H11.1,Hll.ll),卜辞内容都关于向先代商王献祭,它们也应当是这次典礼的产物,并且可能是周昌回到周原后的复刻版本。在向诸神敬献后,参与献祭的人分食祭品也是分享诸神带来的福佑。因此,周昌,甚至包括其儿子周发、周旦和周鲜等在内,根本无力对抗纣王的这个决定。为了周邦的生存,他们只能接受商人的宗教礼仪,而且很可能还要尽量表现得心悦诚服和感恩戴德。

如前文所引,《史记?殷本纪》中还有一段与此相似的故事,这便是纣王“醯九侯”“脯鄂侯”“剖比干”。此说虽然可能并不准确,但应该也是纣王用高级贵族献祭在后世的流变。而且,殷墟后冈H10圆形祭祀坑中尸骨不全的贵族一家,也呼应了这个记载。

史书中未见(应该也不会)记载周昌父子分食伯邑考时的心情。不过在后世,有著名的典故“周公吐哺”流传千古。所谓“周公吐哺”,说的就是周公旦经常会吐出正在吃的饭食。已经遗忘了真实的商朝是怎样的后世人却对此进行了合理化解释,说是周公忙于招纳贤人所致。”但事实很可能是因被迫吃掉长兄的肉酱,周公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而且,不只是周公旦,武王周发此后也一直受到噩梦的困扰,“自夜不寐”。至于文王周昌,则把心史写在了《易经》里。

《易经》的损卦六三爻似乎记录的就是伯邑考被献祭的经历:“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句爻辞的重点是前面一句,三人结伴同行,但最后损失了一个。这可能是说,文王被囚禁后,包括伯邑考在内的三个儿子赶往殷都营救,但最终损失了一个。如前面章节所述,损卦的卦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箧,可用享”说的就是儿子带着一尊酒和两陶盆食物去探望地牢中的周昌。

和损卦成对的是益卦,它们的意思正截然相反。益卦主要是说古公亶父接受商朝的招抚,迁居周原,从此开启了兴盛周族的历程;损卦则主要是说周昌在殷都的惨痛经历。二者构成商周关系在周族三代人之间的转折。

此外,《易经》中可能还记载了伯邑考被献祭的细节。

关于伯邑考的回忆

前面介绍过剥卦,卦象就像是架起的案板,内容则是人牲被屠剥。类似的还有艮卦,两个八卦中的正相重叠,也像是架起来的屠剥案板。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六二:艮其用匕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簧,厉,薰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艮,在八卦中代表“山”,据唐人孔颖达注,意思是停止。"但艮卦的卦爻辞都与“停止”之义无关。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艮”的字形像一只大眼睛在朝身后望,《易经》中用的应该就是这个本意,即痛苦而愤怒地凝视。14

先看卦辞。“行其庭,不见其人”,说的是走在庭院里,再也见不到那个人。这里的“人”,应当是指丧命殷都的长子伯邑考。“艮其背,不获其身”,则应当是说伯邑考的背部被剖开。当时的“范醯”,要先肢解,再把一些肉质较好的部位剁成肉酱。

艮卦的爻辞也和前述剥卦类似,列举了从脚到头六个部位:先是初六爻的“艮其趾”,趾是脚,意思是把脚砍掉;接着是六二爻的“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意为抽出肠子时,人牲的脚随之抽搐,最后腿不再动,心也停止跳动「5再接着是九三爻的“艮其限,列其簧,厉,薰心”,限是腰部,簧是后脊肉,意为先从背部剖开人牲,取出肌肉组织放在一边,最后掏出心脏,用火烧烤献祭;然后是六五爻的“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辅是面颊,和说话有关,17意为当屠剥到面部的时候,周昌可能联想到了某些说错的话,所以觉得后悔;最后是上九爻的“敦艮”,敦是头部,意为把头砍掉。

和艮卦类似的,还有咸卦,它的爻辞中也列举了身体的各部位,如咸其拇(大脚趾)、咸其腓(肠)、咸其股(大腿)、咸其腌(脊肉)、咸其辅、咸其颊、咸其舌。

亨,利贞。取女,吉。

初六:咸其拇。

热门小说推荐
升迁之路

升迁之路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永恒之门

永恒之门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