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①《圣祖仁皇帝实录》卷3,顺治十八年六月丁酉条,《清实录》,第4册,第72、73页。
②《世祖章皇帝实录》卷52,顺治八年正月辛未条,《清实录》,第3册,第412、413页。
③《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世祖章皇帝实录》卷83,顺治十一年五月癸丑条,《清实录》,第3册,第655页。
月,礼部奏言内称:“册封中宫已照例举行,妃嫔尚未册封。”①可知所谓“皇妃”和“九嫔”只是在制度上设立,实际上并未执行。针对制度上的“皇妃”和“九嫔”,世祖在顺治十三年六月下达上谕:“今先册立东西二宫皇妃。应行事宜,尔部即照例酌议具奏。余著候旨。”②由此可见,当时的制度实际上是“二妃九嫔制”。
从相关记录来看,顺治十三年出现“二妃九嫔制”之后,东宫皇妃的人选为孔有德之女孔四贞,③西宫皇妃的人选有可能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至于“九嫔”则尚“候旨”。后来,孔四贞因故未能成为后宫主位,东宫皇妃的缺位,使得原本“二妃”的体制发生变化,于是孝献皇后直接获封为“贤妃”。之后,随着孝献皇后获得盛宠,在顺治十三年九月,于皇后之次、皇妃之上设立皇贵妃之位。如后来世祖自己所说,这是世祖在当时废后阻力较大的背景下做出的一种权衡,也开创了清代有“副后”身份的皇贵妃这一位分等级。
顺治朝的后宫高级主位,实际上最终形成了“虚五实三”的位分等级。其五级由上至下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皇妃)、嫔。但是,一方面,当时贵妃一级只用于尊封懿靖大贵妃;另一方面,当时贵妃还没有完全从妃中分立出来成为独立位分,嫔一级则虽有制度却无实封,故而五级之中贵妃与嫔均为虚位,实际执行的只有皇后、皇贵妃、妃三级。④
低级主位即未获朝廷正式册封的后宫主位,清代官书统称为“庶妃”。其位分等级方面,以前因史料有限,只能通过《陵寝事宜易知》等史料隐约了解到其中有“福晋”、“格格”位份等级。⑤而目前经过梳理清初内务府《奏销档》,可以对当时低级主位的位分等级有进一步的了解。
以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世祖顺治帝后宫中的低级主位依然继承入关前的习惯,由上至下有福晋(fujin)、小福晋(buyafujin)、格格(gege)三个等
——————————
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0,顺治十三年四月千申条,《清实录》,第3册,第776页。
②《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2,顺治十三年六月甲申条,《请实录》,第3册,第788页。
③《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2、顺治十三年六月癸卯条:“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壶范。宜立为东宫皇妃。”《清实录》,第3册,第791、792页。
④谨按,实际上,对于顺治朝的妃一级是否确实存在,也有一定争议。目前只知孝献皇后董鄂氏做过一月有余的“贤妃”,废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做过一段时间的“静妃”,但是当时关于这些妃的档案目前未见,所以顺治朝的妃一级,也比较模糊。
⑤《陵寝事宜易知》,转引自于善铺:《请代帝后的归宿》,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第92页。
级,其中小福晋的满文又写作“ajigefujin”。在统称上,福晋统称为“众福晋”(fujisa);格格统称为“众格格”(gegese);而小福晋则既可以简称为“福晋”、统称为“众福晋”,亦可简称为“格格”、统称为“众格格”。这种称谓的不确定性也凸显了当时制度并未固化的一面。
低级主位的三个等级在顺治朝的执行情况具有明显规律。根据档案显示,康熙朝初期,世祖顺治帝的遗孀中只有四位为福晋级,分别是恪妃石氏、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端顺妃阿巴垓博尔济吉特氏、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这四位中有三位为蒙古王公之女,另一位则是特殊的民籍汉女,她们虽然均未生育子女,却以出身的原因得以位列福晋级。小福晋级,已知有宁慤妃董鄂氏、庶妃穆克图氏、唐氏、杨氏、巴氏、纳喇氏,均是为世祖生育过子女的妾室,大多为八旗出身。至于其余未能为世祖生育子女的妾室,则均为格格级。
即使同为小福晋级的后宫主位,其内部似乎也有细微的待遇区别。如康熙九年(1670年)时,内务府档案曾经提及:“《玉牒》见载之现在长春宫之小福晋五位、现在隅房之杨氏小福晋一位。此内,董鄂氏、穆克图氏、唐氏三位小福晋,经分配饭茶妇人、乳牛后,各配给桌张、值班桌张一桌。巴氏、纳喇氏、现在隅房之杨氏小福晋,现均未配给桌张、值班桌张。”内务府官员们将此事奏上后,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下达懿旨道:“巴氏、纳喇氏小福晋,其各项物品,照三位(小)福晋之例配给。杨氏小福晋,照旧例配给。”①
除此之外,顺治朝后宫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制度,即“服缎正数”。所谓“服缎疋数”,指的是后宫人员每年从宫廷获得缎匹、布匹的数量。若每年获得五匹缎,则称“服五匹缎”;若每年获得五匹布,则称“服五匹布”。②当时的宫廷通过服缎疋数这种数字化的标准来衡量后宫人员的等级,并以此来决定各种礼仪待遇。值得注意的是,顺治朝的服缎疋数并不是后宫主位所专有,内廷的妇差、使女,以至于临时由外藩来到清廷
——————————
①《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九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②谨按,服段者身份高于服布者,后宫主位一般均服缎。故而在当时的宫廷中,一位后宫人员“服缎”还是“服布”,是十分重要的分野。
的公主、福晋等,也均拥有服缎疋数。在康熙朝之后形成的宫分制度中,虽然亦规定了官女子以及乳母等妇差的宫分,但是在宫分制度中,使女和妇差的宫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后宫主位。顺治朝的服缎疋数则不然,当时宫中的高级妇差的服缎正数可能还要高于一些后宫主位,所享受的待遇亦是如此。
如前文所叙,太宗的庶妃奇垒氏在康熙三十年薨逝,她的位分等级是格格级,生前服二十匹缎,薨逝后按照服三十匹缎的标准治丧。而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薨逝的苏麻喇额涅格格(sumalaeniyegege),即苏麻喇妈妈、苏麻喇姑,她的身份只是孝庄文皇后身边的高级妇差,但是其生前亦服二十匹缎,薨逝后也是按照服三十匹缎的标准治丧。单以服缎疋数来讲,太宗庶妃奇垒氏与苏麻喇姑的等级相同,但是以身份来讲,前者作为太宗庶妃属于后宫主位,后者则仅是妇差。在此背景之下,如果单凭服缎疋数进行分析,研究者很难区分二者身份的不同,这也是目前利用《奏销档》等档案整理后宫主位信息的重要障碍。
顺治朝这种服缎疋数制度,实际上是细化后宫位分等级制度的一种尝试。自康熙朝之后,服缎疋数制度被融入宫分制度之内,成为宫分制度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世祖顺治朝后宫主位的位分等级,亦很难使用清中后期所固化的“贵人”“常在”等位分进行简单、直接的比对。以后宫主位专属内管领①为例,乾隆朝定制之后,只有嫔及以上位分的后宫主位才分配有专属内管领。而内务府《奏销档》等档案显示,顺治朝晚期,福晋级庶妃各分配有一位或两位专属内管领,小福晋及以下则无。康熙朝中前期,妃位各分配有一位专属内管领,嫔位则每两位分配有一位专属内管领。康熙中后期,改为嫔位各分配有一位专属内管领。以此推算,顺治朝福晋级庶妃的待遇几乎超过后来的妃位,与贵妃位相近。而在服缎足数上,顺治朝福晋级庶妃服三十匹缎,只与康乾时期嫔位相等。这即是具体时间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无法简单地进行比对。
——————————
①谨按,后宫主位专属的内管领,在乾隆期之后称为“专奉内管领”,指的是由内务府派出一位或数位内管领以专门服务于某位高级后合全位。但需要指出的是,乾隆朝之后的“专奉内管领”,在功能等方面已经与清初不同。
表2-5顺治一朝的后宫制度
类别位分大类位分称呼附注
嫡室皇后
有册封之主位皇贵妃
贵妃实际未执行
皇妃(妃)实际执行情况不明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