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因为六合冶铸业历史悠久,故而冶铸工匠亦多,自前元时,该铁场工匠便多是六合及周边数县之人,到了大明同样如此。
故六合铁场部分工匠既受工部管辖,也受县衙的管。
因此时已是洪武十四年,明初工匠制度已然成型。
在官办场所服役的工匠主要分为两类,轮班匠、住坐匠。
轮班匠是指从外地征召来服役的工匠,通常来讲,每班服役三月,一至五年一轮。
住坐匠则指在本地服役的工匠,一般来说,只需每月到指定场坊服役十天即可,其余时间可以自由工作。
工匠服役期间,朝廷会给予口粮、食盐,偶尔还会赏赐布帛、衣物。
此外,一工匠应役,该匠户便可免除部分杂役——正役、田赋、人头税却是不能免的。
总体来讲,明初匠户制度虽承自前元,却有革新,对工匠控制虽依旧严苛,但相较于前元到底宽仁了一些。
不过,在刘宽这个后世人看来,明初的工匠制度依旧是严酷的、不合理的···
午饭后,刘宽到驿馆小憩了一阵。
然后便带着随从人员,与王不群前往六合铁场。
路上,经刘宽询问,王不群叙说了他先来几日所了解的情况。
“六合铁场是应天府最大的铁场,便是放眼整个大明,亦可排入前七。”
“工部设有大使、副使各一位、在编吏员五人,杂吏十人。”
“有炼铁炉二十一座,铸造炉五十座。”
“又有大小各类工匠一千一百四十八人,工余两千三五十五口···”
六合铁场离县城不过四五里地,在王不群断断续续的介绍声中,刘宽一行人没多久便到了。
刘宽坐在乌云踏雪上,放眼望去,只见这座铁场位于滁河东岸。
虽不像后世钢铁厂那样有厂方、围墙,却也有不少建筑。
其中最醒目的便是二十余座炼铁炉了——其中几座甚至冒着浓烟,显然正在作业中。
除了炼铁炉,便是工匠们的临时居所以及铁冶所衙门了。
铁场只是人们口头俗称,铁冶所才是落于大明官方文件上的名字。
在刘宽坐于马背眺望整个六合铁场时,两名绿袍小官带着几个吏员从铁冶所衙门快步而出,向这边赶来。
“下官六合铁冶所大使龚正(副使张义)见过上官!”
虽然只是两个八九品的绿袍小官,刘宽却也没托大,下马还了礼,道:“不必多礼,本官此番奉命来六合铁场公干,还请两位多多配合才是。”
听此,龚正、张义明显松口气。
他们这些地方上做事的小官,最怕来的上官难说话、难伺候了。
目前来看,刘宽似乎并不难说话。
身材壮实、肤色偏黑仿佛武将的龚正道:“刘副郎客气了,既有陛下旨意,职责所在,我等一定全力配合。”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