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陈凡要买铆钉,自然不是为了修理电路板,而是为了做马鞍和皮带。
用铆钉固定皮子和板材、以及作为皮带的连接点,都非常不错,比一般的钉子还好用。尤其是用大号铆钉给皮带打孔,也更加好看。所以他才想着买点铆钉回去,把马鞍和皮带做得更好些。
却没想到,在汪小玲嘴里听到这样一番话。
这就让他有点发麻。
铆钉没买成,他便买了一些酒曲,大曲、小曲、红曲、麦曲、麸曲都有,这年头自酿酒的人多,供销社便也备足了各种酒曲,很方便就能买到。
大曲、小曲不用说,是酿白酒的,红曲和麦曲可以酿黄酒,另外红曲还可以做豆腐乳、樱桃肉。麸曲是酿酱香酒的好料子,还能用来酿啤酒,陈凡便都买了些。
上次拉回来的杂粮,他还没有开始酿酒,本来是想等忙完这一阵子再说。
不过今天给姜丽丽擦拭伤口,却没有高度酒精,只能用云湖大曲,贵不说,效果还没有酒精好,索性早点开酿,先收集一点酒精备用,酿酒反倒成了顺便。
他还想买点检测甲醇的试剂,可惜供销社没有,要到专门的化学用品店,那个也要去县城买,只能等以后再说。
反正甲醇的沸点是64度,乙醇的沸点是75度,到时候掐头去尾,再稍微处理一下,应该没多大问题。
实在不行,就窖藏一年,保证什么甲醇都挥发得干干净净。
……
从供销社门市部出来,陈凡骑着马,慢悠悠地往废品回收站走去。
之所以慢悠悠,是因为他在思考铆钉与电路板之间的关系。
要不说精神点高了,脑子就是好用,很多事情只要认真回想,都能回想起来。
而且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对电路板也不算外行,在学校里还玩过电子管和二极管老机器,这一仔细回想,还真让他想起来一些东西来。
铆钉,还确实是早期电路板必不可少的一种零配件,只是他以前没注意而已。
很早以前,pcb印刷电路技术还没有普及,四五十年代的电子管收音机,大部分都用搭棚条的方式焊接电路。
所谓的搭棚条,就是将一个个的电子元器件焊接在一块板材上,形成电路,如果把印刷电路板看做一个平面,那搭棚条就是立体的,用后世的眼光看,谁都不会认为那是个电路板。
其中将部分电子元器件的金属耳片固定在板上的零件,就是铆钉,作用相当于后来印刷电路板的焊点。
如果只是这样,还显示不出铆钉对电路板的重要性。
时间慢慢推移,到了60年代,晶体管开始逐渐取代电子管,成为收音机等电器的主流元器件,但是由于工艺还没有跟进,当时的电器制造技术,很多都是沿用电子管的组装方式,就连机芯都是按照电子管的机芯进行设计。
这就给了许多电子爱好者diy的空间,许多无线电器材店也应运而生。
当时一只高频三极管就要两块多,正品仿苏管401,国产型号叫3ag1,一只就要6块零3分钱。薄膜三联也要五六块,电子元器件越小就越贵,越大的越便宜。
买了这些高价电子元器件,还要将他们固定在电路板上,同时用金属丝形成电路,才算是一只完整的电路板。
其中最关键的连接点,就是铆钉。
那时候流行一种板子,叫“洞洞板”,也叫“万能板”,直到现在都有电子爱好者在使用。
其实就是一块板材上,整齐地排列着n个小洞洞,那些洞洞就是方便用来打铆钉的,通过铆钉将各种电子元器件用金属丝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就是一块“电路板”。
针对这种电子diy风潮,就连专业杂志也加入进来,进行技术指导。
(60年代无线电杂志,解析收音机电路板,棕色板材上的白色小圆孔就是打的铆钉)
昂贵的收音机价格,简单的组装工艺,让不少人选择自己动手组一台收音机,铆钉也被归到电子零配件的范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子器材商店,而不是五金店或供销社门市部。
搞明白了原因,陈凡又想着哪天有空去一趟县里。
自己还没去过县里呢,也不知道这个年代的县城是个什么样子,至少应该有电影院吧?
话说回来,南湖镇也不算小,大大小小的单位十几家,咳咳,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小作坊,但不是还有水运公司这样的“大企业”么,却连个电影院都没有,真是小气。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